close

聽損.jpeg

現在人手一機,且藍芽耳機越趨普及,隨時戴著耳機聽歌、聽節目的人越來越多,國人發生「噪音性聽損」的風險也隨之增加。大家都知道常戴耳機不好,偏偏很難戒掉戴耳機隨時聽歌、聽節目的娛樂,該怎麼辦?以下療日子請萬芳醫院耳鼻喉科 陳伯岳醫師來教大家如何預防聽損。

如何預防聽損?多少分貝會重聽?

聲音的能量(空氣壓力的變化)入耳後會在耳朵「鼓膜」處轉化為震動,中耳裡面有「錘骨、砧骨、鐙骨」3塊耳骨,其中錘骨附於鼓膜內層,當鼓膜振動時,錘骨也會震動,將能量傳到砧骨與鐙骨,最後鐙骨的震動會傳到內耳中的液體,使之震動、在內耳的耳蝸中形成波浪,引致耳蝸內的絨毛狀感覺細胞透過聽覺神經向大腦傳遞訊號。

越高分貝的聲音,其能量越大,加大絨毛細胞受損的風險,一般以85分貝為分界點,聲音分貝越高且接觸時間越長,聽損風險越高。

高頻率的聲音比較傷耳嗎?

會否聽損主要還是在於音量與接觸噪音的時間,只是接收高頻率聲音的絨毛細胞比較容易受損,所以隨著年紀增長,會先喪失對高頻聲音的敏感度,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長輩聽不到高頻率聲音的原因。

如果很難戒掉戴耳機的習慣,該如何預防聽損?

建議將聲音控制在60分貝以下,若不確定音量分貝多少,比較簡單的方法是調整音量至最大音量的60%以下,且注意,每聽60分鐘就休息15~20分鐘,讓耳朵放鬆一下。

有些人會只戴單邊耳機,其實這麼做不一定比較好,主要取決於環境是否吵雜,如果很吵,用單邊耳機可能會聽不清楚而調大音量,如此一來可能還不如戴兩邊耳機並以較小音量來聽。如果環境是安靜的,可考慮用單邊耳機聽60分貝以下的音源,在聽得清楚的前提下,聲音自然越小聲越好。

聽損通常從幾歲開始?如何減緩聽損惡化?3個關鍵記下來

人的耳朵在18-20發育成熟,20出頭歲時聲音接收能力達到顛峰,之後漸漸減弱,大約在50歲開始出現聽損,50~65歲的人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有聽力障礙,而70歲以上長者的聽障者則會達到一半!

如果發現已有輕微聽損,若是傳導性的聽損可以治,比如耳屎堵塞或耳腔中的積液阻礙聲音傳導,只要移除阻礙傳導的物體就能解決;若是神經性的聽損就難以恢復。通常聽力損失在25分貝以上就會使學習受到影響,需要專業輔導,或是裝設助聽器。

想要保養聽力或盡量延緩聽力繼續惡化,有3個關鍵:

  1. 注意環境噪音、少戴耳機。
  2. 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: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,會導致血管硬化、組織糖化,甚至油脂阻塞血管,造成內耳血液循環不足,都會傷害聽覺神經。因此,所有會導致三高的行為,比如吃太鹹、太甜、太油、少運動或抽菸,都可能使聽損提早到來。
  3. 注意耳道衛生:減少耳道發炎的機會,如果發生嚴重的中耳炎,聽小骨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,中耳黏膜也可能增厚,導致內耳傳導變差。

如何及早發現早期聽損?

可以使用「搓手聽篩法」或聽力篩檢APP做早期的篩檢。搓手聽篩法是透過在耳邊摩擦手指或手掌,來進行簡易快速的聽力篩查。搓手指發出的聲音約35~40分貝,搓手掌是50~55分貝;在背景噪音不超過55分貝的環境下,如果聽不到搓手的聲音,就需要到耳鼻喉科就診,接受聽力檢查。

療日子小叮嚀:聽力差的人容易失智、憂鬱

醫師警告,聽力損失已被確認為造成失智的危險因子之一。2017年,24位學者在知名醫學期刊《刺絡針》(The Lancet)聯名刊登一篇分析報告,指出失智症9大風險因子中,名列第一的就是45~65歲的聽損患者,佔9%,超過抽菸的5%、憂鬱症的4%。

2019年5月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公布的「降低認知衰退與失智風險」準則,就建議給長者提供助聽器,降低聽損帶來的失智風險。醫師解釋,聽障者的大腦必須專注於解讀聲音,會降低其他腦功能的施展,久了會帶來不利的影響,而且聽障者較難與人交談,以致社交退縮,增加憂鬱風險,同樣不利於腦部健康。

好好聊日子 療癒你的健康生活

採訪專家:

萬芳醫院醫師.jpg

 

 

萬芳醫院耳鼻喉科 陳伯岳醫師

圖片來源:123RF

本文章轉載自療日子- 如何預防聽損?聽力受損會導致失智、憂鬱!2招降聽損風險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耳鼻喉 聽力 聽損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療日子 的頭像
    療日子

    療日子Healing Daily的部落格

    療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